首页 > 乡村振兴正文

在泥土里看见星光

【时间】2025-04-27 14:04:50  【阅览】

  点滴小事藏冷暖,柴米油盐系万家。基层工作千头万绪,恰似千条线穿一枚针,而基层干部就是那枚“银针”——要穿起民生的经纬,织就乡村的锦绣。若写基层,便不能只写基层,要写“枝叶关情”的温度,写“脚下有泥”的厚度,更写“心中有光”的高度。

  写基层,要写“沾泥带露”的深情。不能只写晨雾里沾满露水的草帽,田埂上歪歪扭扭的胶鞋印,村委会墙上褪色的作息表。要写草帽下淌着热汗的额头,写胶鞋里磨出的老茧,写作息表背后无数个披星戴月的夜晚;写他们的裤脚永远沾着泥土,不是无暇清洗,是脚步总比黎明更早抵达需要的地方。

  写基层,要写“深夜灯火”的坚守。写深夜的村委会灯火通明,键盘声混着浓茶的苦涩。他们核对的数据不是冰冷的数字,是低保户颤抖着接过物资的双手,是返乡青年眼里跃动的创业星火,是老党员掌心磨出的岁月勋章;写手机屏幕亮起又暗下,家人的消息躺在未读栏里,像深夜未关的窗,透着牵挂却盛满愧疚。

  写基层,要写“化干戈为玉帛”的智慧。写调解室里的争吵声渐弱,他们用沙哑的嗓音重复着“家和万事兴”,茶杯续了又续,烟灰缸堆成小山;写夕阳把他们的影子拉得很长,揉着酸痛的腰转身时,听见婆媳相视而笑的轻声;写风掠过村口榆树,卷走最后一丝戾气,却把“谢谢”酿成暮春的蜜,藏进村民皱纹里的笑意。

  写基层,要写“泥土哲学”的觉醒。写基层,要写它是存在主义的实验室。在考核指标与村民笑脸之间,寻找“政绩”的本质——不是数字的堆砌,是民心的称量;在短期效益与长远发展之间,丈量文明的尺度——不是急功近利,是静待花开的耐心;在政策刚性与乡土柔性之间,雕刻治理的温度——不是机械执行,是带着露水的柔性。写驻村干部在星空下顿悟,扶贫手册的数字,是村民眼里光的折射;

  写基层,要写“向光而行”的中国底色写基层。就是写中国的毛细血管。不能只写“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的繁琐,要写这根针如何穿起万家灯火,缝补岁月的褶皱;不能只写“五加二、白加黑”的辛苦,要写辛苦背后“我将无我”的信仰,如何在泥土里长成参天大树;不能只写“矛盾复杂、挑战重重”的困境,要写困境中“逢山开路”的韧性,如何把“难搞”写成“搞好”。

  基层是最小的单元,却装着最大的家国。当我们看见沾满泥土的脚印里藏着星辰,疲惫的笑脸里盛着朝阳,充满希望的眼睛里映着未来,那是在烟火里摸爬滚打,却永远向着星光奔跑的伟大力量,是把“人民”二字写在大地上的永恒答案。(克比努尔)

【来源】新时代网 克比努尔
【发稿账号】xinjiang 【审核责编】

相关阅读

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