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时代网评正文

关于刑罚恢复鞭刑的建议 ——严惩食品药品作假探析

【时间】2024-04-05 15:53:46  【阅览】
国务院参事室原特约研究员 刘 日
      题记:近年来,食品药品安全事故频繁发生,愈演愈烈,对公众健康造成了极大的危害,人民群众要求严惩作假者的呼声也越来越高。食品药品事关公众生命健康安全,是不折不扣的民生问题。彻底根绝其危害,必须将食品药品作假行为入刑。严惩食品药品作假有三个步骤,一鞭刑,二罚款,三判刑。可判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直至死刑。只有这样,才能对食品药品作假的犯罪行为形成强大的震慑,维护公共安全、促进公众健康。

      2018年8月,吉林长生疫苗案发,有媒体评论,鉴于我国三千多年的中华法系尚不足以形成足够的威慑,应该引进新加坡鞭刑制度处理涉疫苗案者。引发公众一片热议。

      一、以鞭刑提高食品药品作假犯罪的直接成本
      近年来,食品药品的作假,不但屡禁不绝,而且愈演愈烈,用染色毒馒头冒充粗粮馒头,把过期面包回炉,十年前生产的八宝粥仍在售卖,地沟油形成了强韧的产业链,蜂蜜造假与检测技术在相互追逐相互超越,老百姓的餐桌安全线屡屡失守。直到举世震惊的疫苗案爆发,媒体上出现以严刑峻法来筑牢食品药品安全大堤的呼声,无疑抒发了民愤,契合了民意的期待。物品作假,无非质量问题,对人们的身体没有直接伤害,而入口的食品药品作假,已经在谋财兼害命,人们深恶痛绝,不严惩不足以平民愤。
目前,对食品药品作假行为的依法打击,我国已有了较为完善的法律,但无论是2011年颁布实施的刑法修正案(八),还是2015年4月修订的被誉为“史上最严”的新食品安全法以及“两高”出台的相关司法解释,都尚未将源头作假行为纳入刑法直接惩治的范畴,刑法难以及时有效地对始作俑者形成高压威慑态势,食品药品领域的作假行为才有了“割韭菜”般的恶性循环。所以,推动食品药品作假行为直接入刑, 通过严刑峻法尤其是肉刑提高始作俑者的违法犯罪成本,无疑势在必行。

      现行刑法对食品药品作假行为的起刑点,规定为销售金额5万元。这忽视了造假者的明显主观恶性和犯罪故意,以及其行为所产生的严重社会危害性,不但难以体现罪责刑相适应的刑罚原则,而且也往往容易成为始作俑者逃避刑罚惩罚的借口。所以,应该摒弃唯销售金额定罪量刑的做法,将食品药品作假行为直接入罪,施以鞭刑、罚款、判刑,才能真正让参与食品药品作假者付出高昂代价,充分发挥刑罚的震慑作用,使之在刑罚的高压威慑面前不敢越雷池一步。
 
二、新加坡的鞭刑在众多刑罚中最具代表性
      鞭刑也叫笞刑,是用鞭、杖或竹板击打罪犯的一种刑罚。由于它的“不人道”及“侵犯人权”,在欧美发达国家及地区已被废除。
目前世界上约有20个国家保留了鞭刑或类似鞭刑的刑罚,大部分在亚洲及非洲,例如阿富汗、伊朗、汶莱、马来西亚、坦桑尼亚、波札那、尼日利亚、新加坡等。在现代文明发达国家中,只有新加坡鞭刑尚保留至今,也最具代表性。
      据说,早期到东南亚发展的华人中,有大部分是原中国沿海地区外逃的文盲、囚犯等素质较低人群,所以新加坡立国时,社会治安一团糟。李光耀治理新加坡,严格立法,不准吸烟就是不准吸烟,不准吃口香糖就是不准吃口香糖,违者鞭刑,连在公共设施上乱涂乱画都可入鞭刑。没过几年,新加坡社会秩序稳定安好,屡次被评为世界最宜居城市。
      尽管大赦国际坚决谴责这种刑罚,曾给新加坡政府写信希望废除鞭刑,但新加坡官方坚决支持鞭刑,他们相信只靠监狱是不能震慑犯罪的,只有鞭打才能产生实在长久的效果。
      新加坡法律严格、好人受保护,社会秩序良好,国民素质高,无假货,犯罪率低,环境干净,这与其重罚手段很有关系。新加坡判处鞭刑最高12鞭或24鞭;15岁以下未成年犯,判处最多细藤6鞭,行刑部位是犯人臀部。藤鞭长1.2米,宽1.3厘米,事先浸泡水中,以增强柔韧性,用时消毒擦拭。
      每年都有千余名男性罪犯被判鞭刑,包括重罪犯和非暴力犯罪,如非法入境、贩卖运输枪支、在公共场合涂鸦、交通肇事等,甚至作为涉及犯罪的公司法人代表,都不能逃脱鞭刑。对于许多罪行,鞭刑是强制性的,即如被定罪,法律规定必须判处鞭刑,主审法官不能根据情节减免。被法院判处鞭刑时,很多罪犯哀求法院不要鞭打,宁可多坐几年牢,但这是不可能的。因为鞭刑不仅是一种刑罚,更是一种耻辱记录,类似我国古代在囚犯脸上刺字,鞭刑留下巨大红色疤痕,终身不去。姑娘择偶,要先掀开男方衣服,验有无鞭痕。受过鞭刑者,也无资格参军入伍。
      鞭刑前会对犯人进行体检,患高血压或心脏病等疾病者可以豁免(这种情况很少)。行刑者个个身材魁梧,肌肉虬结,有些是搏击或武术高手。在犯人“检录”时,他们会先在人体模型上热身。鞭刑要求行刑者每鞭都出尽全力,不须考虑受刑者的年龄和罪行轻重,要求一鞭下去,皮开肉绽。一个受过合格培训的鞭刑师行刑,能让每一鞭都打在不同的地方,而巧妙地避开已经打破的地方。整个鞭刑后,会使犯人的屁股99%的皮肉都会破裂,能在犯人身上制造最大程度的疼痛,而产生最小程度的永久伤害。
      法律规定,鞭刑时狱医必须在场。一般三鞭后,犯人已挣扎不动了。受刑超过三鞭的犯人经常会休克,有的瘫倒在地,狱医会把他救醒,给伤口迅速消毒处理。也有的犯人在受刑中会假装昏死,但这骗不过狱医。鞭打时,记者还可拍照登报。
      总之,由于社会多元,自然资源匮乏,治安压力大,再加上威权政治体制的存在,实用主义的执政理念,强势政府的制度保障,社会本位的价值取向,都使得政府选择了长期实行鞭刑;还有鞭刑自身特性,如执行成本低、收效明显、相对的刑罚轻微性、耻辱心理的持续性等特性,使得鞭刑在惩治犯罪中收到明显的效果。
      新加坡鞭刑制度的长期存在给我们带来了诸多的启示。一是法治现代化中应重视本土资源并理性对待外来资源;二是刑罚演变是方向性与多样性的统一;三是认识到法律与政治因素的复杂关系。可见,一方面鞭刑制度是新加坡本土文化、政治等资源与外来法制资源相结合的产物,这也是其在新加坡取得巨大成功的根本原因;另一方面,鞭刑制度作为一种刑罚制度,并不能超出刑罚演变的现代化方向,只是其途径和时间节点将取决于新加坡自身的经济、政治、文化因素,就目前来看,鞭刑制度依然会继续存在。据调查,新加坡90%以上的国民支持保留鞭刑。
 
      三、中国鞭刑的历史溯源
      中国鞭刑的历史由来已久,《国语·鲁语》记载黄帝时就有鞭刑,“大刑用兵,中刑用刀锯,其次用钻笮,薄刑用鞭扑,以威民也。”《尚书·舜典》说“鞭作官刑”,周朝中期的《候匝》中鞭的写法为“止”,《说文解字》认为像用手持鞭击打人的背部,这是鞭的原始字。《周礼》:“誓大夫曰,敢不关,鞭五百。”西周铜器铭文有“鞭汝千”“鞭汝五百”等。西周时用沾有盐水的鞭子抽打罪犯,是一种较为残酷的官刑,用来治吏。
      春秋战国时期,楚国有鞭刑。另外《左传》有“子玉使鞭七人”,“卫侯鞭师曹三百”等记载,仍然是“治官事之刑”,不过开始向平民化发展。官府对犯罪重的奴隶主施行鞭扑,对犯罪轻的平民或者奴仆进行鞭责。秦汉时期鞭刑比较普遍,趋向法定化,也称笞刑,是用竹板或细木棍击打罪犯的一种刑罚。汉初常见“笞一百”和“笞五十”,文帝刑制改革后,以笞刑替代了劓刑和刖刑。三国时期鞭刑称扑刑,应用广泛。
      曹魏时期扑刑不入律。晋时以扑刑入《鞭杖令》,《太平御览》载,鞭皆用牛皮制成,一种称法鞭,一种称常鞭。南北朝时期,鞭刑成熟了,被列为北魏五刑之一。此时鞭刑多则一百,少则五十。从南朝梁开始,鞭刑由基本用于督办官吏之刑,改为正式的刑罚,有制鞭、法鞭、常鞭凡三等之差,依其残酷性而排。南北朝是应用鞭刑的顶峰时期。
      在隋代以前,鞭刑算是比较常用的刑罚手段,作为法定刑存在过,也作为附加刑存在过,还作为刑讯手段存在过,甚至作为三种手段同时存在过。但隋唐之后,鞭刑作为法定刑,再未被采用。
      隋文帝杨坚建立隋朝不久,就命人制定新律,把鞭刑和枭首、车裂等酷刑,一并废除。故《隋书·刑法志》有杖无鞭,以杖易鞭。到唐朝,以隋文帝《开皇律》为蓝本制定的《唐律》也弃用了鞭刑。确切地说,隋唐以后无鞭刑,行政惩罚以及赎刑中大多用笞杖刑代替,只是在刑讯当中,鞭刑作为一种刑讯手段沿用下来。
      中国鞭刑经过几代发展,刑具也随之变化。西周鞭刑的刑具是荆条之类,行刑部位在背部。隋唐年间的笞刑可以被视为一种鞭刑,刑具是称为“楚”的荆条。在隋唐法律体系中,笞刑是最轻的刑罚,比笞刑更重的刑罚是杖刑,也就是在各种话本小说和传奇演义中经常出现的“重打五十大板”。尽管鞭笞之刑最早是汉朝文、景两朝为了取代残忍的肉刑而开发的,但在现代人的眼里,它们早就成了严厉的酷刑。
      日本古代有仿自中国唐律的笞刑,打屁股,明治维新后推行“文明开化”而废止。据说李光耀正是从日本人的皮鞭看到了刑罚的威力,才在新加坡创设了鞭刑。
      1904年,日本殖民当局曾在台湾推广鞭刑,直到1921年才取消。日本鞭刑传统,也来自日本在隋唐年间引入的中国刑罚,但明治维新之后,只在朝鲜半岛和台湾这两个殖民地保留。香港则受英国殖民地法的影响,也有过公开鞭刑的历史。只是香港的鞭刑最后缩小到在监狱范围内施行,直到1990年才取消。
      刑罚是在进步的。封建制五刑(笞、杖、徒、流、死)取代奴隶制五刑(墨、劓、剕、宫、辟)就是一种进步。隋朝开皇元年(581年)隋文帝曾经下令废除鞭刑,但当楚州行参军李君才上言“帝宠高颎过甚”时,杨坚大怒,“命杖之,而殿内无杖,遂以马鞭笞杀之”。所以清朝沈家本说:“隋文除鞭刑而复以马鞭笞杀人,是其除重刑但慕虚名耳,非真能行仁政也。”
      到了元朝英宗至治三年(1323年),“禁鞫狱以私怨鞭背”,表明那个时候的鞭刑已经属于刑讯手段而非刑罚了。
      我国司法体系中的刑讯逼供现象屡禁不绝,几乎所有的冤假错案都与刑讯逼供有关。《汉书》有言:“棰楚之下,何求而不得?”杖刑之下,要什么供词没有?这是目前刑事诉讼制度的一个重大缺陷,也从反面证明了鞭刑的威力。
      一个靠鞭子建立秩序的国家是无奈的,一条鞭子,也道出了法制“文明”演进的背后,一体两面的残酷和野蛮。
 
      四、中国恢复鞭刑的必要性和合理性
      我国现有的刑罚体系,比较重视刑罚的惩罚功能,轻视教育功能和威慑功能。将鞭刑纳入刑罚体系,是对现有刑罚体系的必要的重构。
      我们在大量的司法实践中,可以看到很多“二进宫”“三进宫”的犯人。本来,犯罪情节轻的犯人如果在监狱或看守所里不能很好的改过自新,出来后依然会再犯,甚至变本加厉,报复社会。刑罚体系中的罚金刑、没收财产等剥夺被告人经济利益的刑罚,教育功能有限,实行缓刑、免刑的激励效果也非常有限。加上中国是个人情社会,有权势的人由于交际广泛,朋友众多,得到缓刑、免刑、暂予监外执行处理的几率远远大于普通百姓。这样会造成新的社会不稳定因素,社会危害性也远远大于初犯。
      2018年8月下旬登上网络热搜的昆山龙哥,也是这样一个屡教不改、劣迹累累的典型惯犯。因为占道又恃强凌弱、持刀行凶,而被反杀。“不教而诛谓之虐”,由于刑罚的教育功能、威慑功能缺位,犯人得不到及时充分的教育和警示,往往进一步滑进犯罪的泥沼。恢复鞭刑这种有悠久历史的刑罚方式,也是一种预防和强制性的对治。
      鞭刑受到的非议,主要是有违人权和人道。事实上,鞭刑作为一种身体刑,并没有不人道。
      首先,鞭刑是一种有限度的身体刑,对犯人的身体伤害程度有限,不同于宫刑、刖刑,不会对人的身体造成永久性伤害,对人体的正常机能也没有不利的影响。臀部肉头厚,神经少,距离内脏和筋骨较远,抽打几鞭于性命无虞。鞭痕留在隐私处,也不同于黥刑,不会给人的可视外观造成不良的影响。
      鞭刑的惩戒功能和教育功能远远优于其他刑罚方式。
      1. 鞭刑符合罪责刑相适应的刑法原则。作假的人把人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视若无物,侵害了被害人的生命健康,对其实施相应程度的身体刑并不为过。如果能预期到自己的行为可能受到鞭刑,这些人对犯罪的“成本”只需进行简单分析就可以得出犯罪的不理智,从而打消犯罪的念头。
      2.鞭刑能够极大遏制食品药品作假的态势。鞭刑作为一种身体刑,如能被纳入刑罚体系,必将形成有效的震慑,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和社会效果,极大地保障食品药品安全。因为鞭刑不仅仅是一种刑罚手段,还是一种耻辱记录,鞭痕会伴随受刑者终身。许多刑满释放人员会向人炫耀坐牢的经历,绝不会有人解开裤带向他人炫耀自己的这种伤疤,这种教育效果的持续性可想而知。
      3.执行鞭刑,刑罚可以较快得到实现。惩处立竿见影,可刹住罪恶的气焰,接下来或罚款或拘留或判刑,可以做进一步处置。
      其次,受鞭刑的人有专设狱医提供医疗保障,确保其生命安全,也不会对其身体造成不可恢复的影响。为此,行刑前后,必须建立严格的身体检查、治疗机制。
      最后,鞭刑是一套严格的刑罚执行机制。这种机制可以使得犯人闻风丧胆,阻止他们滑入犯罪的深渊。
      具体来说,在各省(直辖市、自治区)人民法院刑庭、执行庭,增加鞭刑的职能。刑庭判决鞭刑,最多不超过9鞭;执行庭可分几次执行;法医提供医疗保障。鞭刑恢复并被列入刑罚制度后,可在全国宣讲半年,做到家喻户晓、人尽皆知。一方面对食品药品作假者形成巨大的心理压力,一方面对潜在的犯罪者和社会公众起到教育、警示和震慑作用。
      所以,比起自由刑来,鞭刑更有教育意义,也更有社会效果。中国大陆在1945年彻底废除鞭刑,但国民素质并没有跟随现代文明国家建设的速度同步提升。如果我们恢复鞭刑,首先专门用来震慑和严惩食品药品作假,保守估计,三年时间,控制局面,基本肃清。
 
 
 
【来源】国廉评论网 
【发稿账号】国廉编委 【审核责编】中廉小吏

相关阅读

免责声明

1、本网站欢迎其他媒体或互联网站转载本网站提供的信息和服务内容;转载请注明来源国廉评论网及作者姓名。

2、本网注明“来源:×××(非国廉评论网)”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品内容涉及版权和其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核实确认后尽快处理。

3、因使用国廉评论网而导致任何意外、疏忽、合约毁坏、诽谤、版权或知识产权侵犯及其所造成的各种损失等,国廉评论网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4、一切网民在进入国廉评论网主页及各层页面时视为已经仔细阅读过本《网站声明》并完全同意。

5、本网站发布或转载的理论或评论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表达的观点和判断不代表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