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民生社评正文

面对 “企业改制”遗留,双管齐下,拾遗补漏 ——情况研究分析综述

【时间】2022-08-05 14:54:44  【阅览】
     企业改制,虽然逝去多年,但遗留问题,不得不使我们重提。它是中国建设现代化企业中的特殊现象,亦是改革开放进程中的不可回避的历史问题,从它反映出的负面影响看,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更是一个不可忽略的民生问题。企业改制的积极效益,暂且不论,当然我们并不是无视。企业改制已成过往,但 “遗害”仍在,企业改制暴露出来的最突出的两大问题:一是国有资产流失,自此继续加以泛滥,目前大有“越演越烈”之势;二是企业职工下岗,他们成为社会的“弃儿”,这一部分人,生活艰难。直接后果,严重影响社会主义现代化企业的健康发展,严重损害了社会主义制度下的民生福祉及其政治生态的向心力。
    两项重大问题,客观上讲,并不是靠单一力量能够解决的,不然,也不至于造成今天的“积重难返”。本人草根人物,更没有“灵丹妙药”;未卑未敢忘忧国,在收集资料,直面社会现实的前提下,进行情况分析综述,呼唤正义,为公平呐喊,惩恶扬善,以警醒“梦中人”,廖慰己心。
    在这里,本文为叙述方便,话分两头,按照事情的来龙来龙去脉说起。
    一、关于改制和下岗职工再就业问题
   (一)企业改制的背景和由来
    1.什么是企业改制?
    企业改制亦称"企业改组"。在中国,是指国有企业、集体企业和乡镇企业依照中国《公司法》及其他法律法规的规定,从传统的组织制度改组为符合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的公司制的过程。其目的,是为了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实现企业运行机制的转换,促进资源的有效配置、技术进步和经济效益的提高。通过改制,有些企业改组为独资的有限责任公司,有些企业改组为有多个投资者的有限责任公司,有些企业改组为股份有限公司,有些集体企业、乡镇企业还可能改组为股份合作制企业。
    企业改制也指企业所有制的改变。通常我们所提到的企业改制是指国有企业的改制,但广义上也包括其他性质企业的改制,比如集体企业的改制、股份合作制企业的改制、中外合作企业的改制等等,甚至更多类型的非企业单位,比如事业单位改制,也被统称为企业改制。企业改制的目标包括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特别是随着企业上市的需求增大,很多企业将上市股份有限公司作为自己的改制目标。
    2.改制的背景,我国建国初始,一直实行的是公有制下的计划经济。至20世纪80、90年代,虽然我国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初步的工业化基础,但相当一部分企业经济效益欠佳,我国人口多,劳动力总量大、增长快,远远超过社会生产的需求,加上人员统包统配的就业制度,致人员沉繁,管理效率低,企业负担很重,企业重复建设、盲目建设,导致产品单一,销售不畅,亏损严重;加之来自加入世贸组织后,面临提高市场经济水平的压力。所以,企业脱困,开放改革,成为共识。但改革初期20年工业生产仍进步不大,《中共14大关于建立市场经济的体制若干意见》,标志着企业改革的开始,初期围绕“企业增效”开始砸“三铁”,倡导“合同制”;之后有了“停薪留职”、“厂内待业”导致企业职工开始下岗。
    1993年11月《中共14大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确立了中国全面建立市场经济制度,建立企业法人治理结构,政企分开; 1996年6月24日国务院批复了国家经贸委等九部委《关于在若干城市进行“企业优化资本结构试点的请示”》私有制开始替代公有制,这种颠覆性的所有制改革使1998年职工下岗达到高潮。         
    3.改制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从当时历史情况来看,并不能说是错的。始于1998年的三年改革脱困尝试,使国有企业在探索中明确了改革的目标,那就是建立以公司制、股份制为主要形式的现代企业制度,从而使自己找到了一条通向市场经济之路。当时既然能推进下去,也说明是有一定的现实意义。随后,尤其是国资委建立以来,国有企业由市场经济中的弱者变成了适应市场竞争的主体,增强了企业营利水平。从发展看,是不能全面否定当年的改革。
    4.企业改制的负面影响
企业改制,导致两个重大恶果至今难以弥补:一是职工下岗;二是国有资产流失。下面我们分别加以分析叙述。
   下岗职工再就业问题
    1.关于下岗职工和再就业
    下岗——原指人或物从原有的岗位撤换掉。现多是对职工下岗的简称,下岗职工单指分流的企业富余人员暂时找不到就业机会而成为下岗职工。据有关资料统计,我国下岗职工最高数额达到6000多万人。按行业,主要集中在煤炭、纺织、机械、军工等困难行业。从地域分布看,下岗职工主要集中在老工业基地和经济欠发达地区。
    2.为什么下岗职工再就业陷入困境?国家对改制为保护下岗职工的福利和利益,不仅对企业改制出台了较为完善的法规和对再就业制定了倾斜性政策,但“设计很灿烂,现实很艰难”,尤其是资本黑手,暗箱操作,造成了改制混乱,国家政策和法规成了一纸空文;职工代表大会流于形式或被操控,工龄补偿难抵共享公有资产;
   “再就业”之路为啥异常艰难。对于下岗职工群体,已经优势不在,一是年龄偏大。二是文化偏低。三是缺乏专业技术。只能成为没有固定岗位的临时工,工资微薄,缴不起社保、医保费,更不说买房改善居住条件了,甚至难于维持基本生活,有人连低保都难以享受到;无奈有的以自杀而终;以上情况并非个例。
   表面看起来,这个问题是下岗职工群体的经济利益、福利问题,深层次探索,是对中国共产党执政基础的破坏,是对坚定社会主义制度(公有制经济)信心的极大冲击,怎么“辛辛苦苦几十年,一夜回到解放前”,大惑不解!损害了党的向心力!
     3.如何破解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难题?
    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问题,是由企业改制引发的,这毕竟是个历史遗留问题,单凭企业之力难于办结,必须:国家出手,政府多机构协调,中央地方联动,整体谋划,甄别落实。建议:
    第一,进行大范围的地方区域乃至全国,展开专项调查研究,摸清下岗职工群体生活状况,人数,突出问题,原因,诉求,期望,然后国家出台统一政策、法规,解决办法,争取一次性解决问题,还下岗职工一个公道、公平;既然我们短时间内,能解决8000万人的脱贫问题,只要重视起来,这部分人的问题解决,肯定没有疑义。
    第二,严惩腐败,还利于民。对于当年实施改制的单位,经过核实,确实存在侵吞公有资产,造成国有资产流失的,要进行查处,至少落实经济赔偿,违法的依法惩处,绝不姑息养奸。特别是对于那些恶意低估国有资产价值,转手变卖国有资产或转化国有资产,从中获得巨额利益的,要追缴其利益,在法律框架下,还利于企业下岗职工。
    第三,动员或者规定改制企业优先聘用本单位下岗失业职工再上岗,国家给予一定的税费减免或者奖励。下岗职工过去有,现在有,将来还会有,所以本条也适用于非本企业下岗职工录用。
    第四,发动下岗职工自救。对于具备劳动能力的下岗职工,国家政府有关部门,要进行多元化培训,创造就业机会。
    第五,有特殊情况的下岗职工,甄别情况,政策允许下,予以妥善安排
    二、关于国有资产流失问题
 
   (一)哪些资产属于国有资产?
    1、国有资产,是指属于国家所有的一切财产和财产权利的总和,是国家所有权的客体。具体而言,国有资产包括国家依法或依权力取得和认定的财产,国家资本金及其收益所形成的财产,国家向行政和事业单位拨入经费形成的财产,对企业减税、免税和退税等形成的资产以及接受捐赠、国际援助等所形成的财产。国有资产是法律上确定为国家所有并能为国家提供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各种经济资源的总和。就是属于国家所有的一切财产和财产权利的总称。国家属于历史范畴,因而国有资产也是随着国家的产生而形成和发展的。在现实经济生活中,“国有资产”概念有广义狭义两种不同理解。
    广义:即国有财产,指属于国家所有的各种财产、物资、债权和其他权益,包括:
①依据国家法律取得的应属于国家所有的财产;②基于国家行政权力行使而取得的应属于国家所有的财产;③国家以各种方式投资形成的各项资产;④由于接受各种馈赠所形成的应属于国家的财产;⑤由于国家已有资产的收益所形成的应属于国家所有的财产。
    狭义:
    法律上确定为国家所有的并能为国家提供未来效益的各种经济资源的总和。经营性国有资产,指国家作为出资者在企业中依法拥有的资本及其权益。经营性资产包括:企业国有资产;行政事业单位占有、使用的非经营性资产通过各种形式为获取利润转作经营的资产;国有资源中投入生产经营过程的部分。
   国有资产具有运动性,增值性经营性特征。
 
 2.“国有资产流失”是指什么?
    一般意义上讲,是指利用各种规避法律及不正当手段,侵占、贪占各种形态的国(公)有资产,把国(公)有资产变为少数人和个人所有的,成为既定事实的行为过程。国有资产流失不只是在改制中发生,至今经营中也大有存在,现一并叙述。
    (二)国(公)有资产流失的渠道和诈取手段
    贪占、侵占、诈取国有资产的 “黑洞”、手段,繁多花样,概括起来,不外乎以下几种:
    ①利用职权,借助企业转制巧取豪夺,变更股权,化公为私;②营业性收入、利润不入帐,形成帐外资产,然后巧立名目,集体私分;③在企业合并、兼并中,“移花接木”业务往来以高进低出,赔本销售等手段,转移、隐匿和侵吞国有资产; ④以所谓正常活动的名义,超量消耗国有资产;⑤假公济私,借业务、参观、考察等名义,搞公费吃喝、游玩一条龙,挥霍消耗;⑥借用投资或合资,非法融资,然后占为已有,变公为私;⑥截留贷款私用或滥发“项目活动费”虚列开支,变相贪污;⑦借用创办“三产”,所获之利流入“小金库,”公开掠吞;⑧借助企业承包、租赁、联营方式,通过“亏损”手段,窃取国有资产。
   (三)造成国(公)有资产流失的原因
     造成国(公)有资产流失的原因多多,归结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握有职权的国{公}有资产管理者低能品差;致巨大损耗;②政策法规有漏洞,给了不法侵占者可乘之机;③监督不到位,甚至有的监管机构和人员,不负责任或者串通一气、同流合污。④企业改制,开启了国(公)资产流失的一个巨大窗口。开创了“破窗效应”的连锁反应,泛化成巨大的社会现象。国(公)有资产成为砧板上的“唐憎肉”。
    (四)如何遏制国有资产流失?
    ①严惩用人腐败,国(公)有资产单位主要职权管理者的任命、聘用,一定要全面考察,严格审核,举贤荐能,完善用人机制,杜绝个人说了算和裙带关系;②依法治企,“制度管理”建立完善的配套的管理法规、制度,堵塞一切漏洞;③加强监管、监察力度,及时发现问题,避免重大损失;④惩治腐败出重手,要让敢于犯案者承担得不偿失的成本。
    国有资产流失和下岗职工基本生活难题,从源头上看,好似一个娘生出来的“双胞胎”、“畸形儿”,惩治国有资产流失的腐败和解决下岗职工基本生活的民生问题,关乎到国之大事,民之大事,党之大事,中华民族生存之大事。
    我们透过现象看本质,求根寻源,深层次探索,关键聚焦在两个问题上:一是心的扭曲,二是“铜臭”的引力。信仰缺失,党心不再,人心不古,有些人甚至连“良心”都被狗吃了;钱是财富的象征,财力仍然是现阶段支撑人们基本生活的保障。但私欲难填,因为钱,一些不该有的现象有了,因为钱,一些不该发生的事发生了,由于经济尚不高度发达,社会文明发展还不到最高阶段,致使恶人恶行投机诈取,污染了社会,腐蚀了心灵。
    针对问题解决:要在一是 “修心”;二是坚持社会主义“公有制”,贯彻“劳动致富”的原则上做足文章。“前车之鉴,后车之师”,为了便于讨论问题,我们不妨先来回顾一下苏联解体的前因后果。
    苏联解体是指20世纪90年代初苏联共产党失去执政地位及由15个苏联加盟共和国组成的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的解体的事件。
    1.苏联解体及其主要原因:
直接原因是戈尔巴乔夫的改革;根本原因是抛弃了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具体来说:
    ①指导思想 “反动”。其奉行所谓的“改革新思维”理念,想从本质上来一场对苏联的社会主义政治体制和价值观念的彻底性变革和重建运动。抛弃斯大林所流传下来的宝贵遗产;建立多党制;变革公有制为主的经济基础。
    ②背离了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坚持和推行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
    ③用人腐败。戈尔巴乔夫上台以来,继承了赫鲁晓夫的衣钵,在修正主义的路上,越走越远,大量提拔亲信和有裙带关系的人,特别是在高层,形成了庞大的特权阶层,有资料估计,中上层大约有30~50万人。从基层算起约为300万人之众。占总人口的1.5%,他们利用各种手段侵吞了大量国有资产;
    ④政治体制改革拖累了经济发展。经济政策和办法都与现代经济发展所蕴含的规律严重背离,各大企业以及广大劳动者的积极性受到极大的损伤和压制,经济陷入停滞,加之军备竞赛的拖累,使经济振兴计划,完全失败,一阕不振;
    ⑤所有问题叠加。导致苏联国内贪腐泛滥,行贿成风,人民生活困难,丧失了民心,执政基础完全塌陷,致解体成为历史必然。
    苏联解体,再一次印证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真理性,每个人“只是经济范畴的人格化,是以一定阶级关系和利益的承担者”。诠释苏联解体,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思考:资产阶级法权膨胀到一定程度,就会兴风作浪,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直至颠覆一个国家。如下我们摘录伟人论述,以帮大家更深刻地领悟。
    列宁曾经说过:小生产是经常地、每日每时地、自发地、大批地产生着资本主义和资产阶级的,工人阶级一部分,党员一部分,也有这种情况。
    毛泽东曾告诫:民主革命后,工人、贫下中农没有停止,他们要革命。而一部分党员都不想前进了,有些人后退了,反对革命了,为什么呢?作了大官了,要保护大官们的利益;一百年年后要不要革命,一千年年后要不要革命,总还是要革命的,总是一部分人觉得受压,小官、学生、工农兵不喜欢大人物压他们,所以他们要革命呢,一万年以后矛盾就看不见了,怎么看不见呢?是看得见的。
    本篇开始,我们讨论的是改制遗留,双管齐下,面对、寻求的是国有资产流失遏制和下岗职工再就业的佳解。但我们登高再眺,它们(及相关)只是现象,恶源的发酵溢出。要从根本上考量,追根索源,牵住“牛鼻子”解决问题,那就应把重心放在两个方面:一是“修心”;二是“平益”。这应成为每一个“公民”,都有责任来做好这两篇大文章,尤其是负有领导责任的党员干部,显得更为重要。
    “修心”就是追求党心回归,民心回归。正视现实,现在有的党员是“背离初心”,与党离心离德,阳奉阴违,欺上瞒下,拉帮结派,结党营私,极大地削弱了党的凝聚力、战斗力;“平益”就是,坚持“劳动致富”,“取利有道”依法依规博取利益,社会制度下实行的是“按劳分配”的原则,坚持平等竞争,合理、公平盈利,不仅要成为经济法则,而且要成为品德崇尚。
    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高度和谐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也不是短时间内实现的,要在不断地发现问题和解决矛盾中前进。现阶段,需要特别强调的是:
    1.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不动摇。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不仅是翻身求解放的革命理论,而且是振兴民族、富国济民的惟一思想指导;
    最近网传:在北京地铁上出现了大批阅读,,《毛泽东选集》的青年人群,《毛泽东选集》销售量近期火速增长,令人欣喜。可见伟大领袖深根于人民群众心中。网传:孙子问爷爷,你总是怀念毛泽东时代,那什么是毛泽东时代?爷爷回答,简明总结就是:  国有振世良方,党有崇高威望。工是领导阶级,农是依靠对象。兵是青年梦想,学是新生力量。商是供给保障,医是救死扶伤。官是人民公仆,民是服务对象。校是育人净土,军是钢铁城墙。女是擎天半壁,孩是早晨太阳。亲是情深义重,友是诚信善良。地是山青水秀,天是一片晴朗!这就是伟大的毛泽东时代!
    2.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坚持“公有制”所有制为主体不动摇,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抛弃了“公有制”就不是社会主义;
    3.坚持“从严治党”,强化为人民服务的党性理念;反腐永远在路上,对贪腐保持 “零容忍”,增强广大人民群众对党员干部监督的话语权、参与权;
    4.要百倍警惕“资产阶级法权代表人物渗入党的领导层”;
    5.坚持国家出手,整体考量,全面谋划,中央地方联动,颁布配套的惩恶杨
善(反腐、福祉民生)的法律、法规、政策、条例、措施条文。营造良好的建设社会主义强国的政治环境、经济环境、社会环境。
    自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以来,企业带来了生机和活力,企业发展的过程中,如何防止固有资产流失,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是摆在我们面前的课题。通过对国有资产流失的表现以及遗留问题的对策研究,揭示国有资产流失的规律性,从而为政府企业决策在遵循经济规律的前提下进行科学决策,提供理论指导,为减少国有资产流失找到一种适合中国国情的合理的制度安排。
    
 
【来源】 杨洪训
【发稿账号】lijun 【审核责编】

相关阅读

免责声明

1、本网站欢迎其他媒体或互联网站转载本网站提供的信息和服务内容;转载请注明来源国廉评论网及作者姓名。

2、本网注明“来源:×××(非国廉评论网)”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品内容涉及版权和其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核实确认后尽快处理。

3、因使用国廉评论网而导致任何意外、疏忽、合约毁坏、诽谤、版权或知识产权侵犯及其所造成的各种损失等,国廉评论网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4、一切网民在进入国廉评论网主页及各层页面时视为已经仔细阅读过本《网站声明》并完全同意。

5、本网站发布或转载的理论或评论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表达的观点和判断不代表本网站。